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案释法|未成年人之间借款有何效力?要不要还?

发布时间:2023-03-21  来源:中国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家庭财富不断累积

孩子的零花钱、红包越来越多

未成年人的可支配款不断增加

未成年人之间也会出现借款行为

借贷数额可能不高

但也会引发不少的纠纷

  基本案情

  小贾与小宇系朋友关系,双方均未满16周岁。小宇多次向小贾借款,小贾将钱款以微信转账、发红包的形式借给小宇,累计借款5000余元。但当小贾要求小宇还钱时,小宇却无力偿还,多次催要无果后,小贾及其父母作为原告将小宇及其父母告上了法庭。

  案件受理后,办案法官考虑到小贾与小宇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都不能独立实施借贷5000余元的民事行为,其行为是无效。根据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基于无效民事行为从对方取得的财产应返还对方,故小宇应返还借款。办案法官多次与双方父母沟通了解情况,并做小宇父母的思想工作,释法明理,经办案法官多次调解,最终小宇父母偿还借款。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官说法

  未成年人如有合理需求需要金钱,可与家人商量,如遇紧急情况一定要借款,也应第一时间向家长说明情况。父母作为监护人,应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若家长心里清楚孩子之间确实存在这种借钱行为,最好去劝阻,并且做好教育,如果借钱行为已经发生,不要想着帮孩子瞒天过海,而是要教育孩子懂担当,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敦化林区基层法院)

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